川南在線 發布時間:2022-07-16
抓創新即抓發展,謀創新即謀未來。
去年8月,瀘州市委八屆十一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瀘州市委關于深入推進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決定》,首次以市委全會的形式安排部署創新發展工作,瀘州對創新的重視可見一斑。
瀘州如何走好未來的創新之路?剛揭牌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瀘州)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瀘州先研院”)如何為瀘州聚集人才,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7月15日,瀘州日報記者專訪了部分來瀘院士專家,共同為瀘州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把脈”。
要讓創新在瀘州似永不枯竭的“涌泉”
鄧子新
人物名片:中國科學院院士、微生物代謝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榮譽院長、武漢大學教授
鄧子新說,未來產業的發展要靠創新和人才競爭。瀘州歷來重視創新,注重高端人才引進。瀘州先研院的成立,為瀘州集聚人才,凝聚發展動能,推動轉化科技成果搭建了很好的平臺。因此,在創新驅動發展中,要立足成立瀘州先研院這個新起點,以產業發展、市場需求為導向,廣泛集聚人才,特別是招引青年科學家來瀘工作,著力解決“科技所能”和“產業所需”的問題。
如何發揮好瀘州先研院的作用?鄧子新表示,瀘州先研院要走出去吸收別人的長處,通過政企聯合,構建“政產學研用”一體化平臺,創新在瀘州才會似永不枯竭的“涌泉”。同時,要把瀘州先研院建成機制體制很新、研究能力很強、轉化能力很快、有吸引力的平臺,讓更多人才、企業能夠安心立足瀘州,才能激發城市創新活力。此外,要聚焦瀘州產業發展實際、技術瓶頸等,有的放矢招引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出謀劃策,解決制約產業轉型升級的難點和痛點。
栽下了“梧桐樹”,吸引“鳳凰”棲
王華明
人物名片: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大型金屬構件增材制造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
王華明表示,創新是推動瀘州傳統產業持續發展、轉型升級的關鍵,同時也是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的源泉。瀘州先研院的成立,是立足長遠的創新之舉,特別是提出“三位一體”運營模式,有效聚集人才、資金和市場,為瀘州創新路打下良好基礎。
王華明說,產業要高質量發展、升級發展,需要依靠創新。瀘州先研院就是一個良好的平臺,也是一個紐帶,能夠為有創新的企業或者說企業在發展中需要先進技術支撐的時候排憂解難。同時,瀘州先研院也是一個“梧桐樹”,能夠吸引諸多“鳳凰”前來棲身,把瀘州產業發展需要的技術、人才聚集到平臺中。此外,瀘州先研院作為產學研聯系的紐帶,加上市場化運作,有充足資金支持,能夠將專家團隊的技術成果快速轉化為產品、孵化為企業,甚至形成一條新的產業鏈,形成一個良好“內循環”,既讓瀘州先研院能夠健康發展,也能為瀘州發展注入創新動能。
加強成果轉化 用新技術打造新產品
應漢杰
人物名片: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工業大學國家生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
應漢杰說,成立瀘州先研院,就是要用創新、用科技拉動產業發展,賦予產業發展新內涵。比如白酒產業,使用更新的生物技術能夠把酒糟、生產用水進一步循環利用,不僅產業鏈更加綠色環保,也進一步延伸了產業鏈。在未來發展中,瀘州應該更加注重生物技術等的運用,助力傳統產業做大做強、轉型升級,依托新技術布局新興產業。
應漢杰表示,瀘州先研院要明確目標,招引有利于產業發展轉型升級的院士專家團隊并發揮好作用,為瀘州產業發展賦能。從目前來看,數字經濟、生物經濟是未來一段時間的主導產業,瀘州應當發揮在白酒釀造等方面的優勢,用新的生物技術來布局新的特色產業。因此,瀘州先研院在運行中,要加強成果轉化,用新技術打造新產品,打通技術、產品轉化鏈條。
智能化助力白酒產業提檔升級
唐遠炎
人物名片:國際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終身會士、澳門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智慧城市研發中心主任
唐遠炎說:“我太太是瀘州人,我是成都人,我希望為四川作貢獻?!?br/>
瀘州先研院正式運營后,瀘州該從哪方面著手建設一流的產學研示范平臺?他說:“瀘州應該大力引進高端人才,把國內外先進科技成果迅速在瀘州轉化,爭取早日開花結果?!?br/>
白酒是瀘州的優勢產業,如何加速瀘酒提檔升級?唐遠炎建議,白酒作為傳統產業,目前大部分釀酒流程都還處在手工階段,可以嘗試白酒生產智能化,科學分析白酒成分和配比,提升酒體質量,在生產過程中適當加入智能化,提高白酒的生產效率。
(來源:瀘州發布 瀘州日報 記者:許世智 袁軼)
編輯:馬驍
關注川南在線網微信公眾號
長按或掃描二維碼 ,獲取更多最新資訊